欢迎你进入pbb63365挎包官方网站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政协提案 您当前的位置:pbb63365挎包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pbb63365挎包 关于政协成都市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52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16日 点击次数:

吴勇委员提出的《美丽成都之乡村水环境现状与治理建议》(第528号),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加,但与之相应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加之农村居民对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使得农村水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农村水环境主要污染源以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作坊企业废水及农村面源污染为主。

二、治理情况

2013年初,经仔细排查,全市共有413条中小河渠存在黑臭问题,沿河沿渠有大大小小近1.2万个下河排水口排污,存在排污的养殖场、小作坊、农家乐、洗车场、屠宰场等工业企业近2000家,黑臭淤泥、底泥及杂物近300万立方米。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县城的城郊结合部,以及郊区(市)县的广大农村区域。

2013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3个水利年度时间,对全市排查出的413条黑臭河渠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目标。全市黑臭河渠污染治理由市长亲自挂帅,分管副市长具体抓,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区(市)县全力推动,采取“截污、清淤、配水、景观提升、长效管理”等措施,推动了黑臭河渠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413条黑臭河渠截污工作,共治理下河排水口11377个,新建污水管道135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369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68万吨/日,关闭或整治养殖场和排污企业1720家,清除淤泥、底泥、杂物278万立方米。已治理河渠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市河渠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稳定好转趋势。

三、主要做法

根据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企业作坊废水等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选择适当的污水治理方式,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分类治理,分步实施。

(一)生活污水治理。对生活污水,因地制宜地采取小规模集中处理和就地分散处理模式。能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收集进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居民相对集中居住又不能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社区,建立与居住规模相适应的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就近处理;散居采取管理简单、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技术就地分散处理;同时,生活污水处理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对每家每户每个污染源都进行雨污分流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科学规划养殖产业布局、限期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限期整改限养区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散养密集区域、大力推广污染防治技术、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长效监管机制等措施,有效遏制畜禽养殖违法排污行为,实现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治理,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针对成都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和养殖污染成因及危害、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排泄物生态化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对全市畜禽养殖场进行了调查分析,编制了《成都市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提出了发展生态畜禽业和开展无亲污染防治的对应措施。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实施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清洁生产,抓好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用药用肥。在全市大规模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施肥量和肥料成分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大程度保持土壤养分平衡。二是加强治污病虫预测和生物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抓好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病虫测报外,将大宗蔬菜和花木主要病虫害列入测报内容,拓宽病虫测报范围,发布防治技术意见,指导农民及时防控病虫,推广物理、农业和生物防治为主,高效低毒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三是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及农膜多次利用。四是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通过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调查,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为积极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四)加大违法排污单位执法力度。突出抓好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园区外企业、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督促区(市)县切实加大对河渠沿岸小作坊、餐饮店、农家乐、洗车场、屠宰场、砂洗厂、洗砂场、养殖场等非法企业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各种偷排漏排和超标排放违法行为。2015年11月以来,全市共清理排查违法排污单位11219家,规范整治8127家(取缔“三无”企业3092家),立案查处526家,曝光典型违法排污案件19起。完成249家石材加工企业、2892家养殖场关闭搬迁等工作。

四、下步工作

(一)启动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工作。为推动全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按照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加快农村供排水基础设施配套,依托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居住区污水处理设施及林盘微型污水处理设施等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经市政府同意,2016年拟在新都区、郫县开展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市推广,逐步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

(二)高标准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紧紧围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总体要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实施治理,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2017年5月底前,各区县完成城市建成区内梳理排查出的53段黑臭水体治理措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二、三圈层饮用水源重点镇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确保2017年底前全市基本清除黑臭水体。

(三)编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拟启动《成都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研究我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面临形势,提出“十三五”时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各区(市)县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是优化产业布局。督促各区(市)县农业、环保部门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科学划定禁养区并报备,禁养区内禁止新建养殖场,限期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二是改进养殖场和粪污处理工艺。督促指导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加大对现有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运行情况排查力度,对不达标的养殖场责令进行限期整改。三是着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种养结合模式,积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四改”工作(改厨、改厕、改圈和改水),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引导和支持养殖业主发展“畜-沼-粮”、“畜-沼-菜”等农业种养循环经济模式,在田间建设沼液输送管道和储存池,实现沼液、沼渣就地农田消纳利用,促进种养平衡,提高“三沼”综合利用水平,市县畜禽养殖废弃物零排放。2016年,计划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50口,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97处、1.69万立方米,建立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20个。

(五)不断推动巡查监管常态化。督促各地树立城乡环境立体化全覆盖理念,将农村河渠水环境巡查监管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内容,将河渠沿线保洁、河道清淤、排污口巡查、设施维护与道路保洁等日常作业一并纳入城乡环境常态工作,建立起问题发现、反馈、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确保农村河渠水环境维护管理全覆盖。

(六)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农村居民既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是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试点区县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污水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动员大家共建共享美好家园,逐步形成政府倡导、群众自治城乡水环境的良好局面。